《被讨厌的勇气》简析
最近读了《被讨厌的勇气》,已经是第二遍读了,但还是很受震撼,有一种生命获得新生,灵魂被洗涤的感觉,这里简单写一些我的理解和看法。
短评截图来自豆瓣。
首先,被讨厌的勇气主要使用对话的方式来阐述阿德勒心理学,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个体心理学,认识阿德勒心理学,可以对自己的目标和动机有更深入的了解,为的就是克服各种自卑感,从而过上有意义的生活。
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,目的论,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,要有被讨厌的勇气。
原因论VS目的论
哲人和青年最初探讨关于青年的朋友外出的问题。
原因论认为他是因为不安所以不外出,而目的论认为他是因为不想外出制造出不安的情绪。
原因论认为行动会导致结果,但如果一昧关注过去的原因,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,就会陷入决定论。也就是说,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: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由过去的事情决定,而且根本无法改变。如果你成为原因论的信徒,那你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下永远得不到幸福。
目的论认为结果(目的)导致了行动。人之所以产生不安的情绪,是因为他知道了结果,但他潜意识里没有认识到这一点。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:过去和结果没有联系。
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用,有用的是我们赋予过去经历的意义。
这也就很多东西迎刃而解。
我们为什么都想成功,却又不敢做出改变,这是因为我们故意本身就不想改变,不是不敢,根本就是不想努力,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看到了结果,知道自己无法成功,我们觉得在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成功,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努力,于是就活在了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成功,能做得比别人更好的美好幻想当中。
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
1)自卑感和自卑情结
自卑感是因为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有差距而产生,自卑感可以让我们进步。自卑情结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,就会产生自卑情结。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,因为我们讨厌自己,不爱自己。
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,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。
2)课题分离
人际关系的矛盾起因: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。
当我们被人际关系困扰时,要分清楚这是谁的课题。
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。
别人对你看法是别人的课题,不要去管,只要做好自己的课题就行了。父母不应该干涉孩子的课题。孩子应当有自己的人生,这是他的课题,不能妄加干涉,不要把孩子的人生当成自己的人生。
要有被讨厌的勇气
共同体感觉
当我们不再考虑别人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,而是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,给集体带来什么,你就能感到共同体感觉以及归属感。
横向关系
横向关系是指不同但平等的关系。每个人都有差异,但都平等,穷人与富人,小孩和成人,他们都不同,但都是平等的。
当我们做到了横向关系和共同体感觉,就会拥有勇气。
最后,强烈建议大家没看过的去看一遍,这会对你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。